-
菊花黄,黄种强;
菊花香,黄种康;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也是大家熟知的
“重阳节”
民间在今日有登高的风俗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
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今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而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呢?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从这一天起,这个节日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说到尊老敬老,荆门市博物馆中就有这么一座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传承意义的“孝节”牌坊。

这座牌坊为通体石质,原立于荆门市团结街道,旧城改造时,它被搬运至荆门市博物馆,现陈放于博物馆后院中。它看起来并不华美,却是清朝时期团结街居民自发为一位刘姓女子打造的。在这位刘姓女子二十来岁时,她的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往后的岁月里,刘姓女子一生守孝守节、谦逊有礼、侍奉公婆。"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因此,当地居民感念于她的拳拳孝心,为她建造了这座孝节牌坊,弘扬她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好精神,这座牌坊也称得上是一张来自清朝的“道德模范奖状”。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九月九日秋高气爽,在家乡工作的朋友不妨与家人相约出行,踏秋登高远望;在外独自拼搏的朋友也别忘记给家中老人打个电话,视频连线、隔空团聚。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
……
快拍张照片分享到“一家亲”群里!
